新机场呼之欲出,厦门要争夺航空“第四城”?

新机场呼之欲出,厦门要争夺航空“第四城”?

龙宫府 2025-02-19 百科报 46 次浏览 0个评论

原创 肖纯 城市进化论

新机场呼之欲出,厦门要争夺航空“第四城”?

“厦门连接世界的新窗口”

近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批复:同意新建厦门机场命名为“厦门翔安国际机场”。

这个位于厦门翔安区大嶝岛的超级机场,总投资555.74亿元,一期规划建设55万平方米的航站楼、2条跑道,飞行区等级为最高的4F级。

厦门希冀打造中国东南沿海最高等级机场,机场核心区总规批复用地20.16平方公里,相当于11个鼓浪屿。在面积不大的厦门,这样的大工程显得尤其瞩目。

预计明年,翔安机场将取代高崎机场,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现有的高崎机场,曾经创造过很多纪录,见证了厦门经济的起飞。未来翔安机场能否续写辉煌,为厦门带来更多想象力?

01

城市之“门”

2024年,厦门高崎机场旅客吞吐量2791万人次,全国排名第17位。

排在厦门之前的,很多是人口千万甚至两千万的超大城市。厦门人口532万,相当于以“小”撑起了大机场。

在含金量更高的国际方面,高崎机场是全国前八的民航国际口岸、全国第四大国际中转机场,属于门户机场。

高崎机场还是国内最繁忙的单跑道机场,运行效率也是国内最高的。

此外,高崎机场也是国内最赚钱的机场,创造了连续盈利31年的纪录,负债率、净利润率等财务指标比上海机场、北京机场更出色。

以高崎机场为基地的厦门航空,是国内唯一连续盈利37年的航空公司,疫情中也未见亏损。

自1983年通航以来,高崎机场就一直创造着各种纪录,它是中国第一家完全利用国外贷款进行建设的机场,也是全国第一家交由地方管理的机场,还创造了中国混凝土机场跑道当年开工、当年建成的高速施工范例。

厦门处于全国铁路网的末梢,城市主体位于岛上,极为不便。可以说,机场在厦门的城市发展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高崎机场为厦门打开了“门”,带来万千外资和经济机遇,带动特区崛起。

民航分析师林智杰认为,厦门是城市经济与民航业协同发展的典型。厦门有独具特色、连续盈利的本土航空公司,织密航线网络,也有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高的机场。厦门是外向型经济,商旅客流大,从机场去另一座经济大市泉州也很方便。而且厦门旅游资源丰富、服务业发达,为航空提供丰富的客源,民航业又很好地服务经济的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新机场呼之欲出,厦门要争夺航空“第四城”?

厦门高崎机场的“围城” 图片来源:百度地图截图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使用了超过四十年的高崎机场,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航空需求。但多年的城市发展,位于市区的高崎机场周边无论土地还是净空,都已不具备扩建条件。

去年,高崎机场以一条跑道,创造了旅客吞吐量2791万人次的历史最好成绩,这样的运营效率,在全世界单跑道机场中都不多见。比厦门吞吐量仅多400万人次的武汉天河机场,已是三跑道的“豪华配置”。

早在2007年,厦门就开始新机场的选址工作。经过数年比选,于2014年确定选址翔安区大嶝岛东南端,距离厦门市中心约25公里。

新机场以“1个主航站区、2端进场交通、3座航站楼和4条跑道”为基本格局,分三期建设,计划于今年底基本建成。

当地媒体憧憬,新机场成为“厦门连接世界的新窗口”。

02

空间重塑

按定位,厦门新机场是中国重要的国际机场、区域性枢纽机场和两岸交流门户机场,是国家支持福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大基础设施,是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

这些定位,让面积不大的厦门画出大手笔:

总规批复用地20.16平方公里,占地面积相当于11个鼓浪屿。仅一期工程就建设55万平方米的航站楼、两条跑道、195个停机位、4F飞行区可满足A380、B747等世界最大客机起降。建成后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的使用需求,平均每天能保障一千多架次机起降。

新机场呼之欲出,厦门要争夺航空“第四城”?

厦门新机场效果图 图片来源:厦门日报

在厦门的蓝图里,这里不止是一座机场,而是一座全新的城市。

厦门规划围绕“三大主导产业,九大重点方向”,按照功能划分,布置机场核心区、临空商务区、综合保税区、航空工业及物流园区、科教研发区和综合配套区,通过产业带动,实现片区从“城市机场”到“机场城市”的转变。

“新机场,不仅指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更蕴含了发展理念、服务模式与经济效益的全面革新。”厦门市机场片区指挥部常驻副总指挥叶文语透露,翔安机场及周边片区将集聚全球航空产业资源,助力产业升级,力争打造成为区域引领、两岸融合的产业新城。

去年,厦门航空产业园已先于新机场建成投产。该产业园不仅可满足厦门高崎航空工业区企业的搬迁、增资扩产的需求,还将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围绕厦门临空经济形成集聚效应。目前,产业园已吸引厦门霍尼韦尔、太古、宇航等14家航空产业领军企业意向入驻。

在当地媒体看来,新机场是一项策划酝酿多年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更是一项纵深推进“提升本岛、跨岛发展”重大战略的百年工程。

过去,厦门城市主体长期集中在岛内。155.99平方千米的面积,人口211万。岛内13532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不仅远高于岛外,甚至高于新加坡8058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

随着机场外迁,岛外能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岛内也将得到“减负”。

高崎机场关闭后腾出的宝贵空间,将被打造成为一个集创新源泉和顶级服务为一体的国际贸易中心和区域科创中心。

这一规划意味着,厦门岛内的高崎机场片区将迎来一次全面的转型和升级,从传统的交通枢纽转变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气息的国际商务和科技中心。

届时,厦门的城市空间有望迎来历史性重塑。

新机场呼之欲出,厦门要争夺航空“第四城”?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599820

03

国际枢纽

纵观全球,像翔安机场这样的海岛型大型机场,并不多见。

民航规划设计专家孙伟指出:过去30多年中国航空市场的蓬勃发展,迫使更多的机场不得不向海要地。对填海机场来说,土地是最大的权重。应该通过提高机场运行效率和土地使用率,降低土地规模,进而降低填海的成本。简单说,机场效率高,土地需求就会少;机场效率低,土地等资源的需求就大。

“在国内同级别的机场中,厦门机场的基础设施使用效率、资源使用效率是非常高的。”在孙伟看来,新机场跑道间距偏大,增加了飞机的滑行距离,也相当于增加了能耗与旅客时间。

孙伟还认为,基础设施投入略微滞后航空业务量的增长,是机场保持高效运营以及持续盈利的关键。新机场规模大、投入大,未来盈利的压力也会增大。

挑战还不止这些。参考其他城市的经验,此前,青岛在胶东机场启动后,直接关闭了流亭机场。由于胶东机场太远,加上高铁补位,改变了一些人往返青岛的出行习惯。一般来说,新机场落成能大幅释放运力,从而让客流迈上台阶。而直到2024年,胶东机场客流量才略微超过流亭机场2019年的客流。

厦门同样选择在启用翔安机场后,关闭高崎机场,是否也会遭遇类似的问题?

林智杰不认为厦门会遇到这种问题——翔安机场距离市区不远,厦门只是将机场从市中心搬到了市区外围,而“不是从一座城市搬到另一座城市”。而且翔安机场交通方便,开车只需半小时,还有两条地铁和城际铁路。此外,翔安机场距泉州更近,更方便泉州这一客源地的市民出行。

去年,民航局、国家发改委联合发文《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推进“3+7+N”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建设,厦门并不在十大国际枢纽之内。

林智杰表示,随着一带一路、两岸融合等国家战略不断深化,民航市场也不断的发展,相信顶层规划会适时调整,未来厦门还有很大的发展机遇。

其实从国际能力来看,厦门机场已经具备了很好的身位。国际旅客量全国第七、国际中转旅客量连续5年全国前四,是全国7个能够直飞欧美澳和中东的城市之一。

新机场呼之欲出,厦门要争夺航空“第四城”?

厦门机场与厦门航空 图片来源:厦航官网

这些成绩,是机场与航司双向奔赴的结果。拥有218架飞机的厦门航空,已然成为厦门的一张名片。

林智杰认为,当前厦门机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单跑道,制约了机场容量与航班时刻。翔安机场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国际中转,中转效率将大幅提高。规划的四跑道也将大幅提升机场容量。未来随着厦航和厦门机场实力的增强,有可能成为全国第四大国际枢纽。

文字 | 肖纯

*题图来源:摄图网_501324849 *城市进化论原创出品,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原标题:《新机场呼之欲出,它要争夺“第四城”?》

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创新模拟,本文标题:《新机场呼之欲出,厦门要争夺航空“第四城”?》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网站统计代码